考研最后只剩不到30天的时间,到底要学多长时间既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又能够更高效率的学习。冲刺时间,禾虎考研帮你因时因地因人制定。
在考研冲刺阶段,学习时间的长短因个人情况而异,不过一般建议每天学习8 - 12 小时左右。
(1)基础差异
对于基础扎实的同学来说,可能每天学习8 - 10 小时就能够很好地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例如,有些同学在前期复习中已经对各科目的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数学公式熟练掌握,英语单词积累丰富,政治知识点也有了清晰的脉络。在冲刺阶段,他们主要是进行模拟考试、总结错题和回顾重点,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学习基础知识,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可以少一些。
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每天10 - 12 小时甚至更长。比如有些同学英语语法还没掌握好,数学的一些重要定理还理解不透彻,那么在冲刺阶段除了要进行模拟和冲刺练习外,还需要花时间弥补基础短板,这就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来保证复习效果。
(2)目标差异
如果考生的目标是冲击顶尖高校的热门专业,竞争压力巨大,那么他们可能会要求自己每天学习12 小时左右。因为这些专业往往录取分数线很高,报考人数众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极高。这些考生需要反复研究真题,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且要广泛涉猎相关的拓展知识。
对于目标是普通院校或者分数线较低专业的考生,学习时间可能相对少一些,8 - 10 小时或许就能够满足复习需求。他们的重点更多是放在达到分数线要求,保证基础知识点的得分上。
(3)学习效率差异
学习效率高的同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他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对于这样的同学,每天8 - 10 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就足够了。例如,有些同学在学习时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在一个小时内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一套数学模拟试卷的分析和错题整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总结出解题方法和规律。
而学习效率较低的同学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他们容易被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需要10 - 12 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来保证学习量。比如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频繁看手机、走神,导致学习进度缓慢,只能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弥补。
(1)科目分配
一般来说,在冲刺阶段,专业课应该占比较大的学习时间比例,尤其是对于专业课分值较高的专业。如果专业课满分是150 分,每天可以安排 3 - 5 小时学习专业课。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考生,需要花时间理解复杂的算法、复习编程语言的细节以及背诵专业知识要点等。
考研英语和考研数学(如果考数学的话)可以各安排2 - 3 小时。英语主要用于练习真题、背诵作文模板等;数学用于做模拟题、整理错题和回顾知识点。
考研政治在冲刺阶段需要重点关注,每天可以安排2 - 3 小时,用于背诵主观题知识点、刷选择题以及关注时事热点。
(2)休息和调整
虽然冲刺阶段时间紧张,但也要注意适当休息。每学习1 - 2 小时可以休息 10 - 15 分钟,活动一下身体,放松眼睛和大脑。同时,每周可以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休闲活动,这样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后续的学习效率。